可求,而有的行业则是定期规律性出差,比如说古代的商人群体。商人经常出去行商,走南闯北,速度也快。所以找商人捎带信件是很不错的选择。商人捎带需要付费,一般是几十文到上百文不等,折合今天百八十块钱。送到目的地时,如果收信人热情好客,还会留捎信人吃顿饭。
另外,古代还有专业的信客,专门以帮人传递信件或物品为业,是那个时代的快递小哥。信客这一职业一直到20世纪还存在,余秋雨就写过散文《信客》,对其有细致的回忆。
古人寄信,都会把信放在密封的细长筒里面,一般是竹筒,这样既能保证信件不被损坏,也能保证隐私安全。这种装信的桶叫作“邮筒”,在唐朝时就有这一称呼了,并一直沿用至今。
古代还有用飞鸽传书的,但成功率比较低。距离近一点的还行,远的就很难了,毕竟鸽子没有gps导航系统。飞鸽传书一般只能飞单程,寄信人从出发地出来时带着鸽子,到目的地把信件拴在鸽子身上,让鸽子飞回出发地送信。你想让鸽子飞到别的地方送信?不好意思,鸽子做不到啊!另外,有些地方的人爱吃鸽子,鸽子送信途中甚至可能“因公殉职”。王老师生活的城市长春,旁边有个伊通县就以烧烤鸽子闻名,很难有鸽子能够活着飞过伊通的上空。虽然飞鸽传书成功率较低,但古人也有提高成功率的办法,用多只鸽子传递内容相同的信件,活着飞回去的概率就大了。
在家书抵万金的时代,收到家人或朋友的信件是十分不易的事,所以才会倍感幸福,这种幸福感在通讯发达的今天是很难体会到的。所以古人倍加珍视信件背后所带来的情感慰藉,那才叫“纸短情长”。在车马慢的时代,情侣间写一封信寄出,收到时可能已过去半年。所以说那个时代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”,不像现在,手机随时可以撩一撩,半年时间都谈完好几场恋爱了。
59 古人如何运输“加急快递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