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像仅仅是一瞬而已,直到那些闪过的想法,都变成了她开口的一句:“若是选择前者,可以先去太学中就读吗?”
她很清楚自己有多大的本事,若是贸然因这份守护汉室的功劳,就成了一位朝廷官员,只会很快因德不配位而被淘汰,但若是能先在太学中学到些什么,总比莽撞地去做要好。
她忐忑地屏住了呼吸,在听到了陛下的答复时如释重负。“可以。”
“不仅她要去,你们也要去。”
他望着下方惊骇的长安群臣,仿佛完全不觉自己说出了什么可怕的话,“但不是去那里读书的,而是去那里参加一场为官的考核。”
“董卓之乱,乱起于朝政,既然精简过的朝廷可以运转,又何必墨守成规,非要遵循那三公九卿的旧制呢?”
“具体以何种方式变革改动,待回返洛阳后再议,但有一条底线,朕先说在前头。朕希望,在什么位置上的人,就有什么样的能力,又做什么样的事情。”
刘秉沉声,说出了自己的结论:“前尘往事,一应翻篇,诸位也当奋力进取,以图通过考验,重回朝堂。”
这大权在握的君王丝毫也不担心,自己会因此,失去在场这批官员的支持,反而是眼前的这些官员,需要想尽办法来证明自己。
而以卢植看来,眼前的情景,不过是这位陛下,勾勒出了一派百废待兴、竞相上进的景象,又用最坚决的态度,决定了这个王朝未来的命运!
……
“可既是百废待兴,那卢公又为何要告老请辞呢?”
或许是因关中这地方给刘协留下了太大的阴影,在听闻可以从长安先一步回返洛阳的时候,刘协毫不犹豫地就向兄长申请了,也在此刻坐在了回京的马车上,向着卢植提出了这个问题。
他并不觉得卢植是怕了这官员考核、务实办事的挑战,因为卢公在请辞之后又向陛下提出,希望将自己八岁的儿子卢毓送入洛阳的学府中,遵照陛下所指点重建的官学一步步栽培长成。
自己怕困难于是让儿子来?不!卢公才不是这样的人。
刘协也不觉得,卢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4页 / 共7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