还是在新加入了云南、辽东铜情况下的产量,不然还要更低。
如今,必须在广阔的南方想办法了,加强勘探、开采力度。
北宋应该就是大力开采了南方的铜矿,不然绝不可能比唐代产量翻倍。
想到此处,邵树德说道:“卿是榷铜使,诸铜监皆归你管,有些事不能马虎了。老矿要想办法增加产量,无论你用什么办法。另者,多派人手寻找新矿。江西绝不止这么点铜坑,伱们要多用点心。”
“臣遵旨。”
“旧矿增产,可有方略?”
“臣以为,唯有两途。一者多募坑户,二者多用奴工。”
邵树德沉吟不语。
“坑户”就是承包者。多招募坑户,就是把更多的矿坑承包出去的意思,矿监与坑户谈好分成比例,然后派人监管,不再直接参与开矿。
从历史经验来看,承包是比自己直接下场收益更高的方式——当然,税还是不能少的。
使用奴工是另一条增加收益的办法。北方煤矿上其实已经大量使用奴隶了,波斯奴工遍布关北、关内诸道,下坑挖煤,下窑烧砖,下河挖泥,简直无所不能。
还吃得少,干得多,比诸矿监临时招募的本地百姓好使多了。
“先找矿吧。”邵树德说道:“江西、云南二道,不该只产这么点铜。好好做,若立下功勋,朝廷自然有封赏。”
“臣遵旨。”
挥手让榷铜使退下后,邵树德继续喝茶,随后挑了几个饶州官员、士绅过来问话。
茶喝完后,问话也就结束了。
他起身在茶市内仔仔细细转了一圈。
里头大致分为几个区,每个区域由一个行会把持着,出售当地所产茶叶。
行会这种东西,自唐代以来非常根深蒂固了。
彩帛行、帛练行、谷麦行、米面行、果子行(水果)、菜子行(种子)、铛釜行(五金)、凡器行(容器)等等,应有尽有。
&e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4页 / 共5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