秀书房

字:
关灯 护眼
秀书房 > 征途实录:启航1926 > 第284节

第284节

征途实录:启航1926 第284节

所以未来的住宅,是必须分布式居住的,对于沪苏而言,其“千平住宅”必然是在国家协调下,分布于“半径1000公里的通勤圈”内,实际上,以沪苏市为圆心的半径1000公里,几乎把大半个东部大区都包括进去了。而这正是国家要推广达到的目标——居住的分布式布局,不仅满足国家安全,而且避免了商业房存在的炒作可行性,房住不炒是需要硬条件的。

更不要说,产业上的需求更重要,如果每一个企业需要的人才,可以在半径500到1000公里内,每天方便地在1个小时内通勤,那么人才招纳的范围,自然大大扩展。而企业具有的灵活性,也会变得前所未有,例如让企业以某个略微偏僻点的标准市为总部发展,就不会没有可行性。

正是因为茫茫多的需求,都要求高铁和管道高铁的价格,保持低价,这是实在太过重要的基础设施。那么如何保持低价呢?靠国家的补贴吗?新时空只有赵云腾知道,现在的普通高铁的票价,大约是原时空的不到1/2;而管道高铁的票价,大致与原时空的普通高铁相比,是其1.3倍左右。对应的,新时空中国人的平均收入,现在大约是他穿越前的10倍左右(其实按数字平均是不到10倍的,大约78倍。不过要考虑原时空中国的贫富差距,远超过新时空的情况)。这样的一个价格情况,在新时空当然保证了,无论是普通高铁,还是管道高铁,都是真正的“人民高铁”。

新时空是如果做到两类高铁的低票价呢?首先就是高铁投资的“去金融非债务化”——原时空高铁公司,向来是被人说负债累累或者按照“现有票价”肯定是亏损累累,主要原因,就是每一条高铁的投资,都是一个借债并承担债务利息的过程,据说高铁每年收入的70%,用来偿还高铁建设借款的本息都还未必足够。从财务的角度,财务费用这个科目的占比非常大。

新时空当然不会采取这种资本主义市场化的建设体系。高铁的投资,来自央行的特别建设基金,通过基金投资,对高铁形成的是“股权”而不是“债权”,央行用高铁形成的sba战略资产,作为发行人民币的锚资产之一。对应的,高铁的营收只要超过折旧回收需求、满足运维费用后,仍有微利即可。

而且新时空高铁的建设成本,也低于原时空,因为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1页 / 共14页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
热门推荐
发sao被干透的美人们【NPH 高H】 每天都在挨cao中醒来(futa) 赵旭李晴晴 女神的上门豪婿 豪婿韩三千 女神的上门豪婿(又名:女神的超级赘婿,主角:赵旭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