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使这个资本主义社会,不去想办法消灭这些他们眼中的无用阶级,恐怕其“全民基本收入”福利下,所有的“垃圾人口”,也会被扔进元宇宙的幻梦中,让这些人口,被电子毒品麻醉,醉生梦死而无法挑战新的统治秩序。
显然,现在中国探索的,就是要在社会主义的条件下,打破这种少数精英与多数民众的时代鸿沟,不让资本主义条件下,必然会出现的无用阶级,发生发展。中央相信,如果让大多数人变成了无用阶级,那么全社会必然陷入停滞,最终必然崩溃。
新的模式,其实就是探索两条路径的个人发展:一条是传统的,以科技发展和物质创造的能力而论,随着科技发展这条就业和从业路径,日益属于庞大社会中更小比例的人口;另一条则是创新的,以思想和创造扩散为特色,以丰富人类精神世界为发展方向,它们属于人类中最广泛的群体,每个人都可以做出创造,哪怕微不足道。
物质与精神世界的差别,在于人类可以掌控的物质,永远是有限的,而人类的精神世界,则可以无限丰富。所以不考虑就业,而是“从业”的角度,当然也是精神世界才具备最大的潜力。现在让个人自由发展,等到未来,也许就可以有社会“合力”的项目和方向,让大量的个体,能够为集体的精神目标,做出贡献。
调查员董鑫他们知道,这种就业的调整,会有起伏,因为随着大航天的需求,在未来科技突破后,会对人力就业的需求,有一个庞大的增加,太空中所有的事情,或许大部分能由智能机器完成,但需要人类去消费。例如在太空建设了新城市,那么一些人类在新城市中的就业,自然也就产生了需求。人类从地球向太空分布的过程,本来就是这样的就业扩散过程。
当然,在更遥远的未来,由于人类社会更加庞大,而太空新城市人类就业的需求更少,或许又会回到现在面临的局面,人类的分工,恐怕最终还是以精神满足,作为高等文明的特征,这是多数人生活的意义。
在现阶段执行的一个重要的策略,就如同这种太空策略的预演:每年国家都根据人口的增量,建设一些科技化的新城市,这些城市,能够在现在,创造出庞大的就业需求,毕竟维系一个新城市,自然需要各种人力岗位,并不能够完全由人工智能替代。新城市如果没有人,也就没有了消费,那建设来干什么呢?实际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4页 / 共13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