素质好的学生。
但很快就发现了大的弊端,哪有什么挑选高素质人才的顺滑体系?大量的变成了学校的人情往来和徇私舞弊的工具,所以很多就全面停止了。了要不然,所谓的自主招生,其实是关系招生;所谓的素质选拔,其实是为关系差生补充条件。弊端被发现后,这一类的试点,就被全面停止了,当时教育系统,还处理了一大批人,多个学校的校长、老师都被去职,连教育部长都辞职了,甚至还有一些被判刑进监狱的。
那一次得到的教训是,凡是考核和选拔体系,不能是人为来“自主”操作,那几乎就是给了有心人作弊的机会,考核和选拔,必须是数学算法“非人化”的机制,但不是过去那种“一张考卷定终生”的机制,那确实无法完整反应学生的能力和潜力。最好的模式,应该是拥有高考同一考卷这样的公平性,但考核的又不只是一张考卷,而是一个体系,这个体系中的每一个元素,都是完全数学算法,通过大数据挖掘的科技,对学生能力的公平评价。
就像是企业考核的kpi,如果只是单独的一个指标,并不能反应工作的全部。但要是几十个指标,那么综合下来,从企业顶层的角度,确实就可以相对准确地评判某个员工的能力和表现。新的教育考核和选拔体系,其实是差不多的逻辑,不过更强调,所有学生的能力kpi,当然不能是所谓学校和老师的“主观评价kpi”,那有个毛用?最多判定人品,不能判定能力。所以学生的能力kpi,现在几乎全部来自大数据分析的结果。
而且原来靠分数考核,同样不能实现所谓的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”的要求,除了成绩“智”以外,谁关心“德体美劳”呢?表面过得去就行了。反而不如现在——这些领域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,进行考核。发展到今天,每个学生时代的各种表现和行为,都是数据化的,无非是用适合的大数据分析软件,进行相关的分析和考评。
根据这些年的研究和实验,从2016年开始,大规模试验“个性定制化教育模式”,从20%最优学生开始,每35年一个台阶,不断提升适用学生的比例,最终100%替代传统教育模式。
如果说过去的教育模式,可以用“工业模式”来形容的话,那么新的教育模式,就可以用“生态模式”来形容。生态,是新模式的核心特点。
这种“个人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6页 / 共14页